本文转自:三亚日报
本报记者 张慧膑
4月24日,烈日炎炎,郑继成正在一块试验田里忙碌着,把绿肥种植应用技术不断轻简化是他一直以来不变的追求目标。“今年,还要把绿肥种植成本每亩降低100元。”说着,郑继成又蹲下身子研究起了脚下的土壤。
郑继成在查看田菁长势
祖籍陕西省延安市的郑继成今年35岁,是中科院土壤研究所毕业的博士,主要从事热带绿肥轻简化应用技术研究,先后主持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撑的多个耕地土壤改良项目,推广绿肥轻简化应用技术1万余亩。
三亚是南繁的热土,对郑继成来说是一个展示“拳脚”的舞台。2020年,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,他毅然南下,来到三亚便一心扑在泥土里,成为永利集团三亚南繁研究院的一名科研人员。“南繁育种,不仅需要良种,也要良田。”郑继成说,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要实现增产增收,提高耕地肥力是一大关键。
要让土地富有“活力”,光靠化肥明显不够,还需要对土地进行改良。经研究,郑继成探索出了一套经济、高效的绿肥轻简化种植技术,“每亩地只需投入500~600元,就能实现土壤改良,效果相当于增施1~2吨有机肥,能确保土地增产增收”。
每年6至9月,是三亚不少农民的农闲季,却是郑继成和同事的农忙季,他们要利用这个空档期进行农田土壤改良。泡在田里的日子,郑继成从播种到使用机器将田菁成片粉碎、压青还田,他不落一日地参与其中。
在郑继成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,三亚绿肥推广应用工作顺利落实,极大地改善了三亚农田土地质量,给一块块“用力”过度的土地输入了“营养剂”。该技术也得到农户和南繁基地的认可,并入选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。
在三亚的这几年,郑继成见证了三亚南繁的蝶变,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建设,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转变,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,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转变,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……一批又一批科研院所、科研人员的持续“加码”,让郑继成更加坚定了在科研成果上取得更大进步的信心,“我将学习袁隆平院士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,在继续研究绿肥轻简化利用技术的同时,向其他方向探索,为南繁沃土奉献一份力量。